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学院
首页
首页» 学院动态
 

耿会玲老师以她的经历向人们诠释了一个古老的道理

作者: wz          发布日期:2010-11-02     浏览次数: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st1\:*{behavior:url(#ieooui) }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普通表格;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0cm; 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0.0pt;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fareas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ansi-language:#0400; mso-fareast-language:#0400; mso-bidi-language:#0400;}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碰到属于自己的机会,但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抓住。耿会玲老师以她的经历向人们诠释了一个古老的道理: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

 

十年磨一剑,悉心教学育桃李

耿会玲老师说,教师的工作既相当平凡又很不平凡。关键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教学、去面对学生。心做沙漠,肯定连一根茅草也长不出来;心做沃土,就能鲜花芬芳,就能生长棵棵参天大树。正是抱着这种信念,耿会玲从不敢有丝毫怠慢。自踏上三尺讲台,她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上,恪尽职守、兢兢业业、踏实进取,默默奉献着,先后主讲了本科生《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天然产物提取工艺学》、《天然产物化学实验》、《天然产品加工生产实习》等课程,年平均工作量达480学时。耿老师教学,口碑掷地有声,经常有外班的同学慕名前来“蹭课”,教室常常是人满为患,她的魅力可见一斑。

教学上,耿老师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她说:“一个老师一生会有很多学生,但是一个学生一生可能只听你一人讲这门课,老师的一句话有可能影响学生的一辈子,每一堂课都要好好对待。”因此,课前,她精益求精地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结合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综合不同高等院校相关教材的知识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课堂上,她讲授的课程内容丰富、思路清晰、方法灵活,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和感染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课后,她耐心为学生讲解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每周坚持为学生上两节习题辅导课,加深学生对疑难问题的印象,使学生及时消化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尽管每年至少要带四百多名学生,她仍然坚持做到“面对面”地批改所有学生的作业,手把手地指导学生做好每一次实验,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中出现的失误,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实验技能和科研素养,为学生将来的研究生学习和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们感慨地说:“耿老师上课很有规划,非常细心,一看就知道下了很大的功夫”。

老师就这样在教育领域里悉心钻研、奋发进取,开辟出了一片新的园地,2010年,她在学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同年被评为学校与学院的先进教师,多次被学生评为“我心目中的大学老师”,并荣获学校“优秀班主任”称号。2012年在陕西省首届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荣获理科组优秀奖。

 

    天道酬勤,潜心科研结硕果

老师相信天道酬勤。“耐寂寞,勤思考,善总结,能出新”是她的名言,也是她潜心科研工作最生动的写照,更是她作为一名教师而具备的优秀品质。

耿会玲老师主要从事天然产物源农药与不对称催化氢化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7项科研项目,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参加美国卫生部项目和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各1项;参加编写教材5部,发表SCI论文10篇,其中第一作者3篇(累计影响因子为23.953,单篇最高影响因子为13.455)。早在硕士学习阶段,就在导师周乐教授的悉心指导和自己的不懈努力下完成了一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合成了一系列二苯基脲型农用植物生长调剂剂,发表相关科研论文5篇。博士学习阶段,承蒙国家留学基金委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共同资助,先后两次远赴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药学院Xumu Zhang教授研究小组访问学习。在美国留学期间,她专心学习不对称催化方面的科学研究,每天早上八点开始做实验,晚上十点到十二点才离开实验室,赶科研进度时经常晚上一两点才能完常当天的任务,一日三餐就在实验室的小屋里解决,周末照样如此,两年以来从未间断。以至于该学校药学院、化学学院和食品学院的教授和研究生们都知道,Zhang教授组里有一位非常勤奋而努力的中国访问学者,药物化学系的教授们号召大家学习Miss Geng(耿会玲)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

正是因为这种忘我的工作精神,她在短时间内圆满完成了新型手性双膦配体C3*-TunePhos的合成与两类β-羰基烯胺类化合物的不对称催化氢化研究,以高达99.9%的对映选择性首次合成了光学纯的β-氨基酮、γ-芳基异丁胺、γ-手性胺醇和反式-1,3-手性胺醇,共计50个常见药物中间体;这些研究成果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不仅为工业上制备光学纯的手性药物提供了经济的合成路线,也为有机化合物官能团转化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博士毕业后,她结合农林院校的特色,潜心钻研植物源农药方面的研究,相继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5个项目,尝试采用不对称催化氢化手段解决农药合成中手性纯化合物产率低的难点,期望能低成本、高产率地合成一两个商品农药,为广大农民解决用药难的问题。2011年,耿会玲老师受陕西省化学会邀请在年会上做了大会报告,她撰写的论文荣获大会论文二等奖。2012年被评委“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同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厚积薄发,上下求索辟新园

耿会玲深深懂得,机会来临之前,就要对自己的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要做一名好老师,就得有过硬的业务水平。当其她人置身于装饰打扮、笙歌艳舞的时候,她却忙碌地为自己“充电”。

1996年她考入汉中师范学院化学系两年制化工专科班后,恰逢1998年陕西省第一批专升本选拔考试,耿会玲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该系本科班继续学习。2000年,汉中师范学院共考取了5名研究生,化学系仅有耿会玲一人考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攻读硕士学位。2003年留校工作前,她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该校农药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2005年,她受学校派遣,前往兰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李卫东教授研究小组访问学习。20062月至7月在西安外国语大学参加出国留学人员外语培训时,她以西北考区第一名的成绩顺利通过WSK考试,有幸在国家留学基金委青年骨干教师研修项目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基金的共同资助下,两次前往美国访问学习,参加了美国化学会的三届有机会议,聆听了诺贝尔奖获得者(NoyoriGrubbsKnowles等)、美国化学会会志JACS主编等国际大师的精彩报告,这不仅丰富了她的理论知识,更是拓宽她的科研思路,这段求学经历使她受益匪浅。在导师吴文君教授和张绪穆教授的共同指导下,耿会玲顺利完成了博士学位论文,共发表SCI论文6篇,影响因子总和大于40;其中部分结果于2009年发表在国际顶级杂志《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该杂志2012年的影响因子为13.455,这是继西北大学王尧宇教授之后陕西省在该杂志发表的第二篇论文,也是学校历史上影响因子最高的文章,部分结果于2011年发表在《Advance Synthesis and Catalysis》和《Th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上。耿会玲在学校2010年博士论坛中荣获一等奖,她的论文被评为2011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并有望角逐全国优秀百篇博士论文。

  耿老师说,通过多年的从教磨练,她渐渐明白,做一名好老师,源自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只要给自己的人生做好规划、找准位置,征服懒惰享受,积极进取的人,才能不断成功。积累是内因,机会是外因,有实力,终究会有机会 。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

 

编辑:     终审: